细说Mammut大数据系统测试环境Docker迁移之路
前言 最近几个月花了比较多精力在项目的测试环境Docker迁移上,从最初的docker“门外汉”到现在组里的同学(大部分测试及少数的开发)都可以熟练地使用docker环境开展测试工作,中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踩过不少坑,借此2017复盘的机会,总结一下整个环境的搭建过程,希望可以给其他有志于向docker迁移的项目提供些许参考,同时也想跟其他docker的老司机们一起探讨改进方式。 Docker迁
来自: 社区博客如何部署一个酷酷的 Docker 在线实验室
;Play With Docker ( Docker 在线实验室) 是一个运行在浏览器中的 Docker Playground,无需安装任何环境,就可以在线体验 Docker。 今年 3 月,我基
来自: 社区博客测试环境docker化(二)—容器集群编排实践
本文来自网易云社区 作者:孙婷婷 背景 在前文《 测试环境docker化—基于ndp部署模式的docker基础镜像制作》中已经详述了docker镜像制作及模块部署的过程,按照上述做法已可以搭建测试环境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: 在一台云主机上搭建多个模块,容易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(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有台云主机好几次宕机,经常要删掉不用的镜像容器); 部分模块之间需要相互调用,为方便部署多套
来自: 社区博客使用Docker Swarm搭建分布式爬虫集群
此文已由作者谢乾坤授权网易云社区发布。 欢迎访问网易云社区,了解更多网易技术产品运营经验。 在爬虫开发过程中,你肯定遇到过需要把爬虫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面的情况。此时你是怎么操作的呢?逐一SSH登录每个服务器,使用git拉下代码,然后运行?代码修改了,于是又要一个服务器一个服务器登录上去依次更新? 有时候爬虫只需要在一个服务器上面运行,有时候需要在200个服务器上面运行。你是怎么快速切换的呢?一
来自: 社区博客编排管理成容器云关键,Kubernetes和Swarm该选谁
不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环境,Docker 在新一代技术架构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毋庸多言,甚至已经有企业在探索完全 Docker 化。在此背景下,如何选择容器技术栈就成为了企业实践的关键。回答这个问题,首先需要厘清技术体系更新的逻辑,再看可选技术是否符合需求。本文认为,容器的管理和编排将是容器云的关键,而 Kubernetes 是最为成熟的编排技术。 [图片] 容器管理和编
来自: 社区博客Docker 镜像的存储机制
作者:姜政冬 网易云服务端开发工程师 近几年 Docker 风靡技术圈,不少从业人员都或多或少使用过,也了解如何通过 Dockerfile 构建镜像,从远程镜像仓库拉取自己所需镜像,推送构建好的镜像至远程仓库,根据镜像运行容器等。这个过程十分简单,只需执行 docker build、docker pull、docker push、docker run 等操作即可。但大家是否想过镜像在本
来自: 社区博客浅析Docker容器的应用场景
作者:娄超 过去几年开源界以openstack为代表的云计算持续火了好久,这两年突然又冒出一个叫Docker的容器技术,其发展之迅猛远超预料。网上介绍Docker容器的文章已经很多了,用一句话概括:Docker是一种轻量虚拟化的容器技术,提供类似虚拟机的隔离功能,并使用了一种分层的联合文件系统技术管理镜像,能极大简化环境运维过程。 Docker容器云则是使用Docker技术打造的一站式容器云服
来自: 社区博客从 0 到 1 工程实践 (8): Docker 容器及操作
欢迎访问网易云社区,了解更多网易技术产品运营经验。 2.2.3 Docker 容器及操作 容器是镜像的运行实例,它可以被启动、开始、停止和删除。每个容器都是相互隔离 的、保证安全的独立空间。可以把容器看作是一个简易版的 Linux 环境(包括 root 用户权限、进程空间、用户空间和网络空间等)和运行在其中的应用程序。 注:镜像是只读的,容器在启动的时候创建一层可写层作为最上层。本节将围绕容器
来自: 社区博客怎样在桌面上安装 Docker CE?
决条件是你对命令行界面满意。 为什么我在本地机器上需要 Docker CE? 作为一个新用户,你很可能想知道为什么你在本地系统上需要容器。难道它们不是作为微服务在云和服务器中运行吗?尽管容器长期以来一直是 L
来自: 社区博客DevOps和微服务助攻,新一代容器PaaS平台成数字化转型利器
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: 11月27日, 由中国石油信息管理部、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、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主办,北京中油瑞飞公司协办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V1.0发布仪式暨合作伙伴共建倡议仪式在京举行。此次中石油打造的“梦想云”是一个基于PaaS平台构建的面向石油上游业务的企业云平台,基于Docker和Kubernetes技术路线,搭建了云原生开发体系,并在此基础上,有效支撑规
来自: 社区博客